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资料图】
科技创新,让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让服务业发展有了强劲引擎。科技创新,始终是成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7月3日,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全会经充分讨论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决定》提出,成都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打造技术创新优势,聚焦创新生态,放大要素集聚优势,聚焦科技产业融合,培育成果转化优势。
乒乓球陪练机器人 图据成都科技
让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可以设置不同发球速度的乒乓球“陪练”机器人,能在场馆中心递送应急包、心脏除颤器等医疗应急工具的“蓉宝”机器人,还有可以双臂拉花的咖啡机器人。在成都大运会赛事保障、辅助训练、生活服务等场景,都能感受到科技赋能的创新应用。场景的背后,是成都创新活力的竞相迸发。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至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473家增长至11463家,实现五年翻两番,年均增速35.9%。昂扬向上的增长曲线,直观展现出成都强劲的创新活力,也深刻折射出成都良好的创新生态。从聚产业、聚资源、聚人才到给市场、给机会、给资金,成都不断厚植创新土壤,使一大批创新主体在这片土地上旺盛生长。
自动驾驶汽车 图据成都科技
有优势,也有紧迫感。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既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带来重大机遇,也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面对这样的趋势和竞争态势,上海、深圳、南京、合肥等地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突出产业这个关键支撑,加快提升传统。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短板弱项依然存在。科技和产业“两张皮”已经成为制约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的痛点和堵点。
如何发挥创新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产业科技创新比较优势,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成都市组建《决定》文件起草组,先后20余次深入在蓉企业、高校和院所“解剖麻雀”,赴绵阳、合肥、上海、南京等地学习经验和做法,寻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一流高校院所落地、引培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这些方向,将促进创新资源要素高速流动,集聚城市。
西博会上的成都高科技产品
吹响科技创新“冲锋号”
高质量发展要看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只有同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要看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长、环节多,从实验室的“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涉及方方面面,还需不断优化成果转化生态,将人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资本等要素有效串联。有了优质的创新成果,还需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1到100”的产业化蜕变。
成都敏锐地意识到,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推动技术革新,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创新平台汇聚,建好一个平台就可以吸引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项目,催生一批成果,从而实现对产业发展和城市体能的溢出效应。成都将目光聚焦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更大限度攻克共性技术难题,更加高效集聚运筹创新资源要素,更大力度支撑产业发展。
西博会上的成都高科技产品
成都将推动国家高端航空装备、精准医学、超高清视频等创新中心,和同位素及药物生物靶向药物等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形成连接基础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搭建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高校优质学科、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与重点产业链精准对接,更好地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完善高品质功能,打造一批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企业孵化等科技服务平台。
成都,已经吹响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冲锋号”。从更高水平集聚优质创新要素,从更大空间配置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创新要素集聚和辐射效应,这将是成都开展创新的基本立足点。
关键词: